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工作的通知》(晋教科函〔2020〕7号)和《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晋教科〔2012〕7号)要求,我公司作为第三完成单位参加山西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组织的申报工作,经山西农业大学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形式审查、专家评审,拟推荐我们共同完成的“高寒地区夏季香菇高效生产技术”项目申报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现将具体内容予以公示(详见附件)。
公示时间:2020年3月26日至2020年3月28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与公司办公室联系。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请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写明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并亲笔签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写明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我公司按有关规定对异议提出者的相关信息予以保护。
联 系 人:郭军
联系电话:2355001
附件:“高寒地区夏季香菇高效生产技术”申报项目
高平市金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0年3月26日
附件:
申报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项目
一、项目名称:高寒地区夏季香菇高效生产技术
二、推荐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三、项目简介:
香菇目前是我国食用菌市场栽培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种类。为了充分利用我省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优势,充分发挥香菇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彻底扭转我省香菇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照搬福建、河南、山东等食用菌大省导致的香菇生产混乱、比较效益低的局面,项目组联合我省香菇龙头企业,在品种筛选、种性保持、菌棒标准化生产、灭菌工艺、养菌棚与出菇棚设计、夏季出菇工艺等历经 5 年的艰难攻关,经多部门持续协作,在全国首次创新集成了高寒地区夏季香菇高效生产技术。基于该技术成果建立的我省高寒地区夏季香菇出菇模式,技术与市场的衔接良好,市场前景广阔,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提供了参考范本。项目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 优良品种筛选。项目组依据高寒地区适宜的发菌周期相对较短的特点,采用发菌温度与出菇适期双轨制筛选策略,结合低温菇质评价,创新提出了以硬柄香菇为基础,品种发菌周期110~120天为主体,适度使用发菌周期80天左右的优良品种的夏季香菇品种筛选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筛选适宜高寒地区夏季香菇生产的优良品种4个,并逐步培育出农香1号与农香3号两个待审(认)定新品种。
2. 生产设施设备升级。项目组以多年来从事食用菌工厂化研究的科研成果为基础,依据夏季香菇菌棒生产环节,在菌棒生产车间、养菌棚、转色棚、出菇棚,以及辅助配套设施配备进行了系统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参数与分区设置标准,并在全国率先运用层架式立体发菌与智能化温室转色技术。
3. 高效菌棒生产技术研发。项目组结合我省高寒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夏季出菇模式特点,在基质含水量、不同木质配比、辅料配比等进行了优化,开展了其对香菇子实体发育的影响研究,在国内首次制定了适用于夏季香菇生产的出菇菌棒配方,并在国内首创亚高压灭菌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实审),研发出一种机械脱袋装置。
4. 高效夏季香菇出菇技术研发。项目组联合龙头企业,重点在单面定向接种、定向刺孔、适度催蕾、保菇育花、分面出菇、分段补水、采后物流等生产技术进行了协同攻关与技术集成。
四、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第一完成单位山西农业大学,长期以来一直围绕食用菌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食用菌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及食用菌营养健康食品开发和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开发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及社会服务,获批了“山西食用菌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黄土高原食用菌提质增效协同创新中心”、“食用菌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等7个国家、省部级相关科研平台,具有良好的产学研基础,为本项目的完成提供了完备的平台、技术和人才支撑。主要贡献包括:(1)组织制定项目总体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技术路线。(2)依据夏季香菇出菇需求,确定了菌棒生产车间、养菌棚、转色棚、出菇棚以及辅助配套设施配备的技术参数,并制订了山西省地方标准在全省实施。(3)选育出适合高寒地区夏季香菇生产的优良品种4个,并培育出农香1号与农香3号两个待审(认)定新品种。(4)从菌棒配置、亚高压灭菌、定向接种、定向刺孔、适度催蕾、保菇育花、分面出菇、分段补水、采后物流等协同攻关,集成了一套完整的夏季高效出菇技术。(5)利用高校综合学科优势,在大同、长治、吕梁等7市40多个县推动成果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为香菇产业整体技术进步做出重大贡献。(6)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主持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2项,鉴定科研成果2项。
第二完成单位广灵县北野食用菌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山西农业大学首批协同创新基地,是高寒地区夏季反季节高效栽培科研基地和核心示范基地,为本项目研究所需的试验场地、人员和试验设备等提供支撑条件。主要贡献包括:(1)承担了项目组选育的高寒地区夏季香菇生产的4个品种的适应性测试任务,并承担农香1号与农香3号两个待审(认)定新品种的试验出菇任务。(2)在《香菇采后物流技术操作规程》地方标准制定过程中,开展了贮藏试验与技术参数验证。(3)对夏季香菇高效栽培进行了中试推广及全产业链开发,研制了冻干香菇技术,注册了“北野”牌商标并进行销售,现已成为中国食用菌行业上榜品牌。(4)第二单位参与完成“高寒地区夏季花菇高效栽培技术”成果鉴定(晋科鉴字 [2016] 第144号)。
第三完成单位高平市金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山西农业大学首批协同创新基地,是夏季菌棒工厂化生产科研基地和核心示范基地,为本项目研究所需的试验场地、人员和试验设备等提供支撑条件。主要贡献包括:(1)承担了菌棒工厂化生产环节,在菌棒生产车间、养菌棚、转色棚、出菇棚以及辅助配套设施配备进行了验证和调试,确定最总参数。(2)在《香菇工厂化发菌周年出菇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制定过程中,开展了技术参数验证。(3)对夏季香菇高效栽培进行了中试推广及全产业链开发,注册了“金田一号”、“菇语”等商标并进行销售,现已成为中国食用菌行业上榜品牌。(4)第二单位参与完成“三位一体”香菇周年化高效生产技术成果鉴定(晋科鉴字 [2016] 第145号),第二单位参与起草了山西省地方标准《香菇工厂化发菌周年出菇技术规程》(DB 14/T 1277-2016)。
五、推广应用情况:
夏季香菇高效生产技术连续三年度列入山西省农业生产主推技术,在全省7市40多个县推广,形成临县、交口、万荣、广灵、高平5个产值亿元县。近三年累计推广夏季香菇1亿多袋,企业新增利润 2.18 亿元,节支总额 974.2 万元,创汇283.5万美元,推动我省香菇产量从2015年的4.46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11.7万吨,增幅达162.3%。
六、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项目实施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2 项(已进入实审阶段);制订山西省地方标准 2 项;鉴定科研成果2项,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养研究生42名;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 6 个,省级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1 个。
七、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 | 授权 日期 | 证书编号 | 权利人 | 发明人 |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
授权发明专利 | 一种香菇菌棒脱袋装置 | 中国 | CN 108378355.X | 2019.07 | 第3437820号 | 山西农业大学 | 刘靖宇、郝敏浩、常明昌、孟俊龙、徐丽婧、王术荣 | 有效专利 |
申请发明专利 | 一种香菇菌棒高压蒸汽灭菌方法 | 中国 | 201810439186.9 |
|
| 山西农业大学 |
| 其他有效的知识产权 |
申请发明专利 | 一种食用菌复壮型菌株的生产方法 | 中国 | 201710741572.9 |
|
| 山西农业大学 |
| 其他有效的知识产权 |
实用新型专利 | 一种可密封蘑菇房防尘排气窗 | 中国 | ZL 201920393522.0 | 2019.12 | 第9861453号 | 山西农业大学 | 王术荣、常明昌、孟俊龙、耿雪冉、石力杰、徐丽婧、刘靖宇 | 有效专利 |
实用新型专利 | 一种便于清洁的光伏食用菌栽培大棚 | 中国 | ZL 201821079538.6 | 2019.02 | 第8491682号 | 山西农业大学 | 耿雪冉、常明昌、孟俊龙、刘靖宇、徐丽婧、王术荣、程艳芬 | 有效专利 |
成果鉴定 | “三位一体”香菇周年化高效生产技术 | 中国 | 晋科鉴字 [2016] 第145号 | 2016.08 | 161145 | 山西农业大学、高平市金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孟俊龙、常明昌、许俊勇、党兴仁、刘靖宇、杨 杰、程红艳、冯翠萍、王术荣、程艳芬 | 其他有效的知识产权 |
成果鉴定 | 高寒地区夏季花菇高效栽培技术 | 中国 | 晋科鉴字 [2016] 第144号 | 2016.08 | 161144 | 山西农业大学、广灵县北野食用菌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刘靖宇、常明昌、赵 斌、仝宗义、程红艳、冯翠萍、孟俊龙、韩晓芳、徐丽婧、赵丽琪 | 其他有效的知识产权 |
地方标准 | 香菇工厂化发菌周年出菇技术规程 | 中国 | DB 14/T 1277-2016 | 2016.12 | ICS 65.020.20 | 山西农业大学 | 常明昌、孟俊龙、刘靖宇、王术荣、程红艳、冯翠萍、许俊勇、赵 斌、徐丽婧、耿雪冉 | 其他有效的知识产权 |
地方标准 | 香菇采后物流技术操作规程 | 中国 | DB 14/T 1276-2016 | 2016.12 | ICS 65.020.20 | 山西农业大学 | 冯翠萍、常明昌、孟俊龙、郝利平、刘靖宇、程红艳、史瑞婕、郝正祺 | 其他有效的知识产权 |